张子滢来自广东开平,是三亚市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党支部,三亚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预备党员。源于对社工行业的热爱,2020年7月她来到三亚,短短两年她已经成为三亚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名优秀的督导,机构内部的佼佼者。这位94年出生的女孩性格文静,内心却像三亚的太阳一样炙热。
“预备党员,在有需要的时候应该主动站出来”
2022年4月2日晚,吃完饭后的张子滢习惯性的拿起手机浏览关注各个社区、社工机构公众号的推文信息,在看到吉阳区发布招募抗疫志愿者的海报信息时,第一时间内就主动填写个人信息报名参加。
“做好防疫准备是很有必要的,这既是保护自己,也是保护他人。”报完名的张子滢就着手了解关于防疫志愿者的信息,没有任何担忧,对于自己能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很有“信心”。
“身兼数职,发挥专业力量”
和大多数防疫志愿者一样,接到通知的张子滢被安排在一线支援,每天上午在核酸检测点进行秩序维护、检测体温、发放物资;下午核查居民做核酸检测情况并对未做核酸的居民进行提醒;有时晚上还要为居民入户派发抗原检测试剂,为有需要的老人进行检测。


“上级要组建志愿者疫情防控工作救助‘专业支持组’,对一老一小以及困境人群提供‘精准化’服务,你负责统筹残疾人专业救助小组。”4月4日,正在核酸检测点忙碌的张子滢接到通知,迅速召集在外地的、居家的工作人员成立残疾人专业救助小组。
4月5日起,张子滢带着中心工作人员对管控区内康复者家庭进行电访排查。榕根社区、港门村、下洋田社区、商品街社区……

“家里的精神类药物快要不足了,这两天愁死我了。”“再不服药她就要发病了,我该怎么办啊?”当接通残疾人家属的电话,她总是从他们声音里感觉到焦虑、甚至绝望。
把服务对象的紧急需求上报后,张子滢一直关注三亚市民政局疫情防控专业支持救助群的情况,当看到群里的志愿者回复已完成订单,已将药品、生活物资送至救助对象家里,那颗心才放下。
“践行初心,以行动诠释关怀、送去温暖”
“疫情封控,我被困在崖州,她行动不便,还要照顾两个孩子,现在吃的也快没有了,我都不知道找谁帮忙。”低保精神重度精神残疾人黄大姐(化名)的丈夫接到张子滢的电话后,话里透露着无法掩饰的担心。
张子滢通过电话对其情绪进行了安慰,深入了解情况后,迅速向机构领导做了汇报。针对其急需生活物资但又经济困难的情况,三亚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决定捐赠,随即上报到三亚市民政局疫情防控专业支持组。
采购大米、肉、青菜等生活物资,距离电话两个小时后,张子滢提着物资赶到黄大姐家楼下。

“谢谢你们,你们这么好啊,送菜给我,我在家都不知道怎么办”,拿到大米和菜的黄大姐情绪有些激动、眼角泛着泪光。张子滢不断安抚黄大姐情绪并请她在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,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,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,丈夫也可以很快回家。
告别的时候,黄大姐对张子滢说了一句“从来没有碰到这么好的人”。
“我有点受不住残疾人、残疾人家属情绪崩溃,无助落泪的模样。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工作很难,但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,作为一名社工,在看到困难群众问题解决后,眼里的感激与对生活燃起的希望,我觉得我还能坚持很久很久。”